close

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,大多數朋友在正餐時不是湊合就是晚吃,有些人甚至不吃,導致我們出現一些胃部不適的症狀。

 

下面和大家分享一點,關於如何調養胃部。

 

1、主食方面

 

增加粗糧,雜糧富含膳食纖維,可以促進腸胃蠕動,比如紅薯、山藥、芋頭等

 

 

但是紅薯能促進胃酸分泌,所以平時胃酸過多,常感覺反酸、燒心的人不宜吃。

 

對於米麵類富含澱粉的食物,我們應該多選麵粉類的。

 

2、艾灸穴位可調理脾胃虛寒

 

脾胃虛寒,可以艾灸穴位。明代中醫學家張景岳說,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。他認為,寒則凝、溫則通,胃脘痛虛寒證為多,治療宜溫通調補。

 

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胃虛寒呢?平時胃痛隱隱,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,特別容易腹瀉不止、胃口不好、口淡不想喝水的,多為脾胃虛寒之人。

 

 

 

有幾個穴位,是治療脾胃虛寒類胃腸病中常用的,如足三里、中脘、關元、內關等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足三里是“足陽明胃經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,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三里這個穴位治療。

 

取穴時,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,在腓骨與脛骨之間,由脛骨旁量1橫指,該處即是。中脘則在上腹部,臍中上4寸,可治療胃痛、噁心、腹脹等。內關則是寬胸解鬱、行氣止痛之穴,位於前臂正中、腕橫紋上2寸處。

 

有需要的患者,可自己去藥店買點艾條。仰臥姿勢,用點燃的艾條在以上這幾個穴位上溫灸,每穴5分鐘,以感覺溫熱、舒適、不燙為度。每日1次,10次一個療程,此方對緩解胃痛有幫助。

 

資料來源 2016-07-04  微信 艾灸一学就会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Jp愛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